“這勾勾畫畫的表,比寫作文還明白!”
7月7日,正寧縣人民法院榆林子法庭調解室內,當事人楊某指著剛填完的要素式起訴狀說道。一場從立案到簽收調解書僅耗時50分鐘的離婚糾紛成功化解,生動展現了要素式文書在基層法庭精準解紛中的“導航”作用——立案時高效提煉訴求,調解時迅速鎖定焦點。
上午9時10分,楊某走進榆林子法庭立案室。工作人員遞上的不是傳統的空白訴狀紙,而是一張設計清晰的表格——淡藍色邊框內,“是否主張子女撫養權”、“共同債務金額”等10項離婚案件核心要素以勾選框清晰排列,下方還設有“特殊財產爭議(如6畝中藥材地收益權)”等填空欄。“工作人員指著表格一項項詢問,連地里的柴胡苗咋分都問到了,根本不怕漏說啥。”楊某回憶。僅20分鐘,這張“要素采集表”就將楊某復雜的家庭糾紛轉化為清晰、標準化的立案信息,取代了傳統近千字的冗長訴狀。
這張填滿核心信息的要素表,立刻成為調解員老劉手中的“解紛導航圖”。在調解室,老劉的目光迅速聚焦在表格上被紅筆圈出的關鍵沖突點——楊某妻子在“撫養費支付方式”欄畫了叉,旁邊鉛筆備注著“剛外出打工無固定收入”。表格上密密麻麻填寫的雙方承包地畝數、作物收成等18項手寫數據,以及勾選的“中藥材收益”爭議項,瞬間將案件的核心矛盾點清晰地攤在桌面上。
“你家六畝藥材種植地,咱按去年畝產折算成季度撫養費,先行支付一部分,剩余撫養費在有固定工資后繼續支付。”老劉迅速抓住“撫養費支付”和“中藥材收益分配”這兩個焦點,結合表格數據提出解決方案。他直接在表格附頁手繪了一張承包地圖,并標注雙方地塊,對于表格“共同債務”欄明確記錄的30000元借款及還款日期,分兩期抵扣的調解方案也躍然紙上,一目了然。
從鋪開這張要素式訴狀到雙方簽收調解書,僅用了30分鐘。楊某和王某盯著標注清晰的表格感嘆:“打工收入、地里收成、借錢等所有與這個案子有關的事,這表格上都寫得明明白白,調解就像對著賬本算家底,哪筆糊涂賬都藏不住!”這份要素式文書,成為調解員快速鎖定爭議、有的放矢進行調解的“利器”,大幅提升了辦案效率。
“要素式文書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它能快速引導當事人聚焦核心問題,也讓調解員精準‘把脈’。”榆林子法庭庭長介紹道。表格中“婚姻感情基礎”欄曾被一位老漢畫滿哭臉,這直觀的情緒表達引導調解員發現了老漢兒子兒媳分居三年的深層原因。法庭還將常見矛盾點提煉為“離婚要素七問”宣傳冊發放,有村民笑稱:“以前怕上法庭說不清事,現在拿著表對答如流,就像跟人嘮家常一樣。”